酒唐姑凉想了很久,很终还是写下这篇文章,“它”很沉重,却是我们谁也避不过的终极命题——死亡
。
姑凉是个欢脱的人,不喜欢一本正经的庄严肃穆,可今天姑凉收起了一切,因为“它”需要严肃以待。
对于“死亡”的讨论一直是人类争论不休的话题,若说“爱”是盛开的玫瑰,那“死亡”就是枯萎的曼珠沙华,它开在三生石旁,生在冥河畔。
每一个往生的人都会经过它的身旁,一生一朵,开败生死。
对于死亡,国人是惯性的避而不谈,仿佛不听、不看、不想,就不会降临,可事实上,从出生开始,死亡就是很好确定的事。
*一次,接触死亡是在小学,
那时姑凉的语文老师,一位当地很有名望的知识分子。
据说当年曾是知青下过乡,身份地位不癫痫的护理措施一般,连校长都要恭维的女教师,吊死在学校礼堂里。
原因不明,校方及时采取措施,学生全被隔绝在外,自然也无从目睹,可姑凉一直记得那日的清晨格外喧嚣。
有救护车的急救声,有警车的鸣笛声,还有人群嘈杂的惊呼和议论声,它们像异世的巨兽闯进姑凉的世界,而姑凉一无所知、一无所觉郑州市什么猪婆疯医院很好。
死亡对于年轻的生命来说实在太陌生,太遥远,甚至因为太过遥不可及,以至于谈论起来时有种漫不经心的洒脱。
第二次,接触死亡是姑凉上初中时,
那天姑凉坐着姑父的货车回家,路过一个路口时,人群围拢在一处,姑父看了一眼便蹙起了眉,口中说了一句:“应该出车祸了。”
透过间隙,姑凉看到人群中一位妇女坐倒在路边匍匐大哭,一辆破碎的摩托车倒在一边,车旁一个孩子无声地躺倒在地,头部被头盔盖着。
满地的鲜血衬着幼小的身体,伴着悲怆的嚎啕,猝不及防地向姑凉袭来,因为太过突然,反而没了多余的情绪,只是那一幕却永远印在脑子里。
对于陌生人的死亡,我们总有种冷漠的悲悯,会哀叹、惋惜、同情,却不会有过多切肤的体验。
就像新闻报道里发生的,看的时候或许还能调动起一两分情绪,可转身该干什么干什么,不用一个下午就忘得干净。
第三次,接触死亡是在读大学的时候,
那年暑假回家,才得知堂姐夫几个月前胃癌去世,发现时已是晚期,当时堂姐已将临盆。
据说姐夫是硬挨到堂姐生下孩子,看了孩子一眼才走的,那是姑凉*一次摸到死亡的边缘,却因时间的手术能治疗癫痫病吗拉锯而无切实的感触。
接着死神开始一步步靠近,无论你是否准备万全,愿意与否,时间都将推着你去直面它,或疾病、意外,甚至自杀。
终于,你开始迎接身边人的离去,就在月中,姑父——那个曾载着姑凉回家的亲人走了,就此消失在生命里,再也寻不到。
姑父是个“腼腆”的人,无论是情感还是处事,都有着恰如其分的清淡,话不多,相处却十分舒服,与长辈间,姑凉喜欢这样的距离。
初听噩耗,姑凉不敢相信,脑中始终回响着“怎么可能?过年的时候不还很好吗?”心里空落落的,一股说不出的沉重坠在心间。
这一切都在告诉姑凉,他们不再是写在纸上的名字,不是电视报道里的社会新闻,是生活在身边与我们一样鲜活的生命,是未来我们终将面临的境遇。
就像死神拨动了开关,死亡开始变得立体而生动,它依然很陌生,却不再有距离。
姑凉没哭,却抵不过死亡加诸给亲人的悲伤,即使听过很多大道理,可当纯粹的死亡摆在面前时,又如何能坦然笑着说:“人生只是客栈,死亡是开启了下一趟旅程。”?
在《白事会》中有这样一段话:
老太太回答我说:“孩子我告诉你,你看那些哭得很伤心的人,他们大多数人不是哭死人,是哭他们自己。
为什么说哭他们自己呢,我告诉你啊,因为死的人什么都不知道了,但活着的人永远地失去了他们。
我们活人都是自私的,没有的如果有了,就高兴的得不得了啦,但是有的一旦没有了,就开始哭。
人们觉得必须要有,活着是有的不能拿走。但是老天爷权利多大啊,他可不管你是怎么想的,他就能给你拿走。”
这段话说得十足在理,死亡说的不是逝去的人,而是活着的人,因为活着,死亡才真正有了令人敬畏和惧怕的力量。
因为知道终有一死,活着的每一天才羊癫疯急救措施都有哪些方面呢弥足珍贵。
现代社会大多数人呈现一种疲惫状,我们汲汲营营为着不确定的未来焦虑、苦恼、钻营,却从没想过,这些真值得你用生命去计较吗?
如果明天就死去,你愿如何度过今天?
这似乎是个老掉牙的问题,可我们却不一定能体悟到这个问题的真实性,更多人只当它是个虚妄的假设。
可事实,当你真的碰触到死亡时,才发现它是随时会发生的真实拷问,甚至比我们想象的要轻易得多。
我们都是俗人,遇事会慌张,受打击会沮丧,伤心时会哭泣,可哭过后,要记得站起来。
因为可能下一秒你就out了,所以学会与死亡拥抱吧,起码这样的你看起来会“很酷”!
PS:好久没更新,今天这篇原本早该发出来了,因为种种原因到今天才更新出来,话题有点沉重,也太过庞大,姑凉也只能略抒一二。
* 作者:
酒唐姑凉,一个就爱每天瞎想的文案人。挣扎在新媒体的大海里,爱旅行,爱写作,爱一切美好的人与事,人生目标是:踏遍万水千山,尽写世情冷暖;愿姑凉的文字能“暖你不凉”!
相逢太短,等不及茶凉
若是常驻,姑凉陪你走完这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