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美文·分享心情·感悟人生· http://xwzx.fnafo.com】
当前位置: 首页 > 抒情散文 > 正文

被误用的心理实验做父母的你用过吗

来源: 情感文章网 时间:2019-06-10 18:15:54

被误导的心理实验——棉花糖实验

一个心理学的实验一直以来被父母和教育课程中引用在自控力、延迟满足的标题,如果排除个体和外界因素,这个实验是成立的,但对于孩子来说真的是这样的吗?

我们先看一下这个实验的很初实验和后续实验。

很初实验

很早的“棉花糖”实验大家应该非常熟悉。上世纪60、70年代,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Walter Mischel 招募了600多名四岁的孩子参与实验。研究人员把他们带进房间,房间里放着一颗棉花糖。研究人员告诉孩子,自己有事情要离开一会儿,如果他回来的时候,孩子没有吃掉棉花糖,那么就可以得到一颗额外的棉花糖作为奖励,如果吃掉了,则没有奖励。结果,2/3的孩子吃了棉花糖。14年后,工作人员找到当年实验中没吃掉棉花糖的1/3的孩子作后续调查,他们发现,那些能够抵抗棉花糖诱惑的孩子,在集中注意力和推理能力上面的表现都比别的孩子好。

重做实验

“棉花糖”实验后,罗彻斯特大学教授 Celeste Kidd,重新做了这个实验

。在“棉花糖”实验之前,将孩子分成A、B两组,让孩子们和她的同事一起画画拿了治疗癫痫什么样的方法好一盒用过的蜡笔。同事会告诉孩子们,“可以现在使用旧蜡笔,或者等她去拿一些新的更漂亮的蜡笔”。几分钟后A组的同事北京好的癫痫病专业医院是哪拿着新蜡笔回来了;而B组的同事空手回来,和孩子们道歉地说,“对不起,我记错了,其实没有新蜡笔了。”

之后,同样的情况又重复一遍,这次是许诺有新的贴纸,同样,A组孩子得到了新贴纸,而B组孩子再次得到一次道歉。经过这两次前期的道歉后, Kidd引入了“棉花糖”实验。结果非常令人震惊,A组(也就是成人两次都兑现承诺的那组)的孩子通过测试的比例要比B组(没有信守诺言被道歉)的孩子高出四倍。

两次实验相比较我们发现了什么呢?

孩子的自控力非常重要,但在后一次实验中,大人的不同行为成了两组孩子自控力表现的重要参考。

确切的说“当孩子身处一个信守诺言的环境,即使再小的事答应了孩子就会做到,那孩子也更愿意自控”

;可如果他们身处“出尔反尔,连哄带骗”的环境,孩子会失去对环境的信任,就不会产生自主的自控行为。

其次,这个实验是否把孩子同样成长环境设为等同实验条件都无法追溯。

在教育和咨询个案中发现这个实验只能在等同环境下才能成立,否则,是无法做为自控力的标志性实验,原因除上面的因素以外,如下:

1、如果家庭中的孩子经常吃或见到棉花糖以及实验中所使用的诱导物,那么这个诱导物对孩子是没有什么吸引力的,就和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和不好的拉到一起来比较一样,视野和受教育程度以及成长的起点高度都不同,是没有可比性的。

2、这个诱导物对个体的吸引力不同兴趣点也不同,比如这个孩子不喜欢吃糖,但他喜欢吃蕃茄酱一个道理。

第三:这个实验被大家推崇的时候被冠上了“延迟满足能让孩子有更大的成就”这个标签一贴瞬间被广泛的传播,在这个延迟满足都不了解的情况下被应用在育儿中。

记得有个妈妈带孩子来找我咨询,孩子的情绪非常不稳定,有的时候会经常有莫明的愤怒,做事非常被动。在咨询过程中妈妈不断的强调她在生活中是怎样训练孩子延迟满足的,在讲的时候充满了成就感,讲到结尾一句话“我这样训练他怎么还是这样呢?”,这种成感瞬间消失,当我问她什么叫延迟满足时一头雾水。

那么这个咨询是一个典型的错误使用延迟满足的例子。

那么我们先看看什么是延迟满足

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对父母们说:“你知道用什么办法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吗?那就是:百依百顺。”百依百顺石家庄市看儿童羊羔疯哪家医院好、有求必应对孩子是无益的。让孩子学会等待与延迟满足,是一生幸福的基础。延迟满足即是指:个体为了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及时满足的抉择倾向,以及在等待中表现出的自控能力

著名的“糖果实验” 也表明:那些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能延迟满足的孩子,拥有更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更大的成功机会。实验从一开始,就明确定义了“延迟满足能力”的含义:为了获得将来的更大利益,而自己主动延迟或放弃眼前较小的利益。也就是说——哪个利益更大,是孩子自己做出的判断;是否延迟满足,也是孩子自己做出的决定。

特别注意:

延迟满足不是单纯地让孩子学会等待或压制欲望,而是一种克服当前困难,获得长远利益的能力。

1、这里所说的是孩子自已选择,而在我们身边大量发生的所谓延迟满足,都是基于父母的判断和父母的决定。

2、这个实验者的逻辑本来是:如果孩子在4、5岁时发展出一定癫痫疾病的治疗一般需要注意哪些的延迟满足能力,那么他在长大以后取得成就的可能性就会更大。

没有提到“如何让孩子在4、5岁时发展出延迟满足能力”的问题,更没有建议“为了这个能力,父母要从小对孩子进行延迟满足的训练”

这个逻辑的关健点在于年纪和自主选择。

为了更好地了解延迟满足能力,研究者进行了大量的延伸探索,而这些后续的研究结果,却被倡导所谓“延迟满足训练”的人“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年龄的影响:5岁是分界。

米歇尔的研究小组在1992年的报告中明确指出,5岁似乎是一条重要的分界线:4岁以下的孩子大多不具备延迟满足的能力,而5岁以上的孩子就明显出现了早期萌芽。在针对更多孩子的研究中,发现大多数孩子在8-13岁的时期,都可以发展出一定的延迟满足能力。这一结论与很新的神经发育研究的结果相吻合。

那么综上所述,这个实验本身没有问题,并且这个实验也在不断的延伸,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家长对这个实验是怎样看待和使用。

综合以上这些可以得出的结论如下:

1、孩子的自控力在于自主的选择和自主的执行

2、孩子的成长环境决定因素是不能忽略的(这里分两部分,一个是内在的:孩子安全感、对父母的信任感,以及父母对孩子的接纳度,和其他外界成长环境)

3、延迟满足是给予孩子选择,后果的主动评估的权利(父母允许孩子犯错,不害怕孩子犯错,知道在界限范围内的尝试和探索)

4、区分需求和欲望:两岁半前是无条件的满足,两岁半帮助孩子区分是他的需求还是欲望,在这里多说一句,这个需求和欲望也是父母需要区分自已的还是孩子的,这个区分清楚才能帮助孩子区分什么是他真正需要,4岁开始帮助孩子慢慢建立延迟满足。

亲爱的父母们,真正棉花糖实验的价值您接收到了吗?您知道怎样帮助孩子建立“延迟满足”了吗?

婚姻、家庭及潜能开发心理学在读博士

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生及早期教育教师

全脑训练师(儿童潜能开发)

丰盛悦读读书会创办人

两个孩子的妈妈,从事心理行业十年,有扎实的心理学知识,家庭咨询、心理咨询个案累积达几千小时。孩子成长和咨询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带领父母成长小组自我成长和读书会对于父母自身的成长,心灵成长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这些年里很让我感到幸福的是:参加小组成长和读书会的小伙伴们已经开始用他们的成长经历影响着更多的人,同时还有很多父母开始了学习心理学之路,从一个原点开始,让生命影响生命是我很终的使命。

教育理念:孩子的成长是父母自身成长的过程,以道与术并行,让心理学生活化,由父母自身的成长影响和带领孩子成长。

感谢您的关注!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