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美文·分享心情·感悟人生· http://xwzx.fnafo.com】
当前位置: 首页 > 爱情散文 > 正文

(绿野征文“相约在春天”)麦客情_1

来源: 情感文章网 时间:2019-10-29 22:58:43
无武汉哪个看癫痫病好ont>破坏: 阅读:1722发表时间:2017-03-18 18:39:24


   四十年前,我的家乡贫穷而落后,乡亲们主要依靠贫瘠的土地维持生计,生产队每年都会播种大面积的麦子。夏收时节到了,火辣辣的太阳在空中高悬,田野里一片金黄,风吹麦浪,波涛汹涌,蔚为壮观!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当一种叫“算黄算割”的鸟儿,把天地叫得一片燥热、繁忙的时候,就有一群人拿着锋利的镰刀来了!他们中的人大多数皮肤黧黑、身形消瘦、衣衫朴素!这伙人说话的腔调很特别,语速快得就像他们走路的节奏,总是一副风风火火、匆匆忙忙的样子!当时,听大人们说这伙人来之甘肃,是专门帮助生产队收割麦子的“毛胡卢”!
   幼小的我懵懂无知,很奇怪为什么把他们叫“毛胡卢”呢?大人们说那是很早以前,因为甘肃地区苦焦穷困,当地人迫于生活就三五成群,搭伙出来做苦力挣钱。其中有毛姓、胡姓和卢姓三人组合,在西府帮人收割麦子多年,他们活儿做得干净利落、有始有终,人见人夸,因此在当地树立了良好的口碑。为了区分他们与别人的不同,乡亲们便对那些勤劳本分、踏实肯干的割麦人,统统地称之为“毛胡卢”!当然,关于这个称谓的来龙去脉,也是我长大后费尽周折,从老一辈人那儿打听出来的。.
   那时,整个社会都在响应“龙口夺食颗粒归仓”的口号,一时间来了那么一大帮“毛胡卢”,生产队长会根据队里社员家庭的具体情况,把他们分散安排到各农户家里吃饭、住宿。当时我们家每年都会派来两三个麦客,因为奶奶年事已高不能参加夏收,就在家里专门做饭招待这些来自省外的“客人”。收麦子的当口,恰好也是生产队的“二茬苜蓿”长得正嫩的时候,奶奶会借着这个机会,去苜蓿地里掐一把回来做下锅的菜蔬 !虽然那时生活状况并不好,但善良的奶奶还是尽一切可能把饭菜做得可口,她说出门下苦实在不易,只有吃饱吃好才能干好!奶奶用加了苜蓿蒸的“杠子馍”,虽然不是雪白雪白的,但蓬松得堪比面包更胜一筹,散发出浓浓的菜香,多少年过去了,那种滋味好像依然在我的胃肠里氤氲弥漫!这些“毛胡卢”饭量大,奶奶像关心自己的儿女一样,嘱咐他们不要嫌弃,就这粗茶淡饭管饱吃!我的奶奶和我的爹娘,还让我把年龄大的麦客叫“叔”,年龄小的叫“哥”,虽然我们在一个锅里吃饭仅仅几天时间,但那种和谐融洽的氛围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脑海深处!
   麦客们说,他们每年都会来关中,总是先从黄河边的潼关开始下镰,一般都是白天抓紧时间割麦子,晚上赶路往西撤退。一个收获季大概一个来月的时间,很终也会挣一笔不菲的辛苦钱,当退到老家的时候,正好赶上收获自家的麦子!这种生存技巧和生活方式,在甘肃地区的乡村人家曾经代代传承。很早以前,我们这儿关于收获麦子有一句俗话叫“东种西收”,其实,这句话描述的就是甘肃人不远千里来陕西收割麦子的情景!我本人一直坦诚的认为,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溢满感恩情愫,现在回想荆州哪些治羊羔疯医院起依然令人感慨万千!忆当年,如果没有来至甘肃那些“毛胡卢”艰苦卓绝地支援夏收,我们当地人不知道要多付出多少倍辛苦的劳动,更不知道在天气瞬息万变的夏收季节,还要损失多少珍贵的“生命之粮”!
   二
   为了养家糊口,那些年我长年累月在城里打工,媳妇留在老家照看两个幼小的孩子,同时,她还肩负着作务全家八亩责任田的重任。我的家乡土地贫瘠,适合播种的农作物,只有耐寒耐旱的小麦了!
   我回家准备夏收,傍晚时分到麦田查看,发现麦子都已熟透!天空飘荡着像瓦砾一般的云朵,西南风吹得麦穗哗啦啦响,好像在说赶紧收割吧!田埂上几位老农说:看来有雨了!听了他们的话语,我着急的不得了,就赶紧跑回家与妻子商量,想在我们附近找几个青壮劳力,明天帮我们收割麦子!跑了一圈一个人也没找着,乡亲们都在忙碌地收割自家的麦子呢!这可咋办呢?邻居说这一向镇街道上有“麦客”来了,他们专门等在那儿给人割麦子呢!
   第二天大清早我就来到镇街,有四个“麦客”模样的人站在一块儿,过去一问原来他们是一个村的,老家在甘肃平凉地区,割一亩地二十二块钱。我有四亩多地急需收割的麦子,这不正好吗,他们四个全要了!我们坐车赶回家,吃过早饭后,或许出于职业习惯的原因吧,他们说要磨一磨镰刀!我找了两块磨刀石,又端了一盆水过来,其中一位上了年纪的说:人灿不如家俱灿!甘肃平凉地区与西府宝鸡地区一衣带水,大致属于同一语系,俗言俚语我还是能听懂的,他说的这句话其实与“磨刀不误砍柴工”是一个意思!这位上了年纪的“麦客”与我父亲的年龄差不多,他姓周,脸色红润、体态微胖!他说几十年前,也曾跟着老一辈人来关中割麦子,前后来了有三十多次:如今孩子已经工作,经济比以前活泛了,今年跟出来一是为散心,二是为看看!老周说四十年前他割麦子的地方是山区,当时家家户户都不怎么富裕,却都很热情好客!我领着他们走在去麦地的路上,天阴沉沉的,老周一再宽慰我说,不要太着急,像这样的天气要下雨还得一两天时间,你家四亩地的麦子我们多半天就能割完!正说着话,“算黄算割”清脆、急促的叫声又从头顶划过。
   老周说甘肃平凉地区也有“算黄算割”,只是当地人叫它们为杜鹃鸟。杜鹃鸟有好几武汉哪家医院羊癫疯比较好种,其中与庄家关系密切的有两种:一种是大杜鹃,叫声听起来像是“布谷”,所以叫布谷鸟;一种是四声杜鹃,鸣叫的声音四声一度很有韵律,听起来像是“算黄算割”,所以叫算黄鸟。老周在关中割了几十年麦子,走州过县、见多识广,对于布谷鸟的传说非常清楚!他说布谷鸟的先祖就在关中秦岭一带:很早以前,秦岭山沟里住着一位姓黄的老头,他长年累月的辛勤劳作,到头来还是年年歉收、缺吃少穿!这为什么呢?黄老头经过观察终于明白其中道理,他发现麦子黄了赶紧收割效果更好,不能像老一辈传下来的规矩等阳坡阴坡黄透了统一收割!收麦子早一天、晚一天都不行,早了浆没灌饱,麦粒干瘪,磨起来麸皮多、白面少,晚了则麦壳炸开,麦粒就掉到土里去了。好心的黄老汉把自己的经验说给乡亲们听,遗憾的是没有人理睬,反倒还说他是神经病胡咧咧!他急红了眼,急涨了头,就站在山坡上大声喊叫:“乡亲们呐,麦子熟了,要算黄算割啊,算黄算割啊!”看着到口的粮食落到土里,黄老汉心急如焚,终于累死了!然而其心不死,吸大地之灵气,承上苍之雨露,变成了一只鸟儿飞向高空,喋喋不休的向人们喊着“算黄算割,算黄算割……”
   老周他们不愧是收割高手,我那四亩多地的麦子,居然只用一中午时间就割完了!中午饭是家乡美食“凉汤面”,就是用温开水调一盆汤,把面片直接捞进去,母亲说这样的饭食很适合收麦的时节吃了,既不煎烫还可口!吃饭时,母亲让我给饭桌上放几棵刚从地里挖回来的大蒜瓣,她说几十年前甘肃来的麦客就喜欢吃“口碑蒜”!吃过饭该算工钱了,我说四亩多就按五亩算吧,老周却说四亩多就按四亩算吧!我母亲和媳妇在旁边则说出门人艰难,多给你们一点也没啥,临了,还给手提袋装了几个大白蒸馍让他们提着在路上吃!
   看着老周他们越走越远的背影,我蓦然想起了算黄算割……
   三
   父亲经常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农业上的活儿看似粗糙笨重,其实里面大有奥妙!
   我刚开始下地割麦子时,不但速度缓慢,而且麦茬不齐还撒得多,当然,很主要的问题还是割一整天麦子后,回家时竟然连腰都直不起来了!那年分家后不久,我正在果树地里割麦子,父亲提着镰刀来了,说是帮忙割麦子,其实是给我做示范来了!父亲说,割麦子先要磨砺镰刀,到地里后先要看清地势,只要不是左撇子割麦,顺序一般都是从下往上或从左到右!割麦时不要把腰挺得太直,圪蹴下去,左手揽麦,右手握镰,曲膝向前!父亲说做啥活要像啥样,割麦子要戴草帽防太阳晒伤,穿长袖衣衫免得麦芒划伤。按着父亲说的话去做,我割麦子的速度不但提高了很多,而且再也感觉不到腰酸背痛了!
   随着社会繁荣和农业大发展,乡亲们种植麦子的面积越来越少,甘肃的“麦客”也不再来了。栽植猕猴桃后还给行间里套种了麦子,麦子黄了需要人力收割!那一年我从西安回来,反正自家的麦子还没黄透,倒不如也出去当一回“毛胡卢”,既挣钱还支援夏收,更重要的是体验一回当“麦客”的感觉!于是,我跟着同村的几位乡党早早地来到集镇上等着,没料到一支烟的功夫就被叫走了,讲好的价钱是一亩地一百二十。只是天不遂人意,正当我们割得忘乎所以的时候下雨了,竟然越下越大!主家请我们回去吃了饭,并且每人给了一百元钱和一包香烟,还一连说了好几声感谢的话语!其实我们心里都清楚得和镜子一样,每个人连半亩地都没割到,只是今天遇到了好人家!后来我们回家的时候,主家又开车把我们送到了村口!
   关于麦客的事情已经过去多年了,如今我依然记得清清楚楚,因为那是我人生当中不可复制的阅历;更确切地说,那是我生命中的一个又一个节点,从见麦客,到请麦客,再到当麦客!

共 344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癫痫发作应该如何治疗

热门栏目